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34章穷人治病难(1 / 2)





  两个人休息了一会儿,熄灭了火,继续朝山上爬去。

  就在他们走后不久,刚才那些出来郊游的人里面,走出来两个人,背着包,不急不慢跟在沈鹤他们后面。

  他们一路上拿着手机看似拍风景,其实,每一张照片里面,都有沈鹤和陈凤婷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时间一天一天过去,光华医院也渐渐恢复了正常的运营。

  按照沈鹤和刘振的计划,原本的光华医院全部改为西医,新建起来的二期用作中医。

  等二期全部建成之后,光华医院将成为第一所中西医并重的综合性医院。

  以前在那些大型医院里面,中医只作为一个科室,地位并不高。

  而在光华医院,中医与西医的地位并无二致。

  通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,沈鹤发现自己一开始的主张,并没有太大的纰漏。

  尤其是在药品改革方面,他算是先行者。

  现在光华医院的收费标准已经成功引起其他医院的重视,并且,一些医院已经开始降费。

  当然,这是有争议的,有一部分人认为收费越低越好,这样有利于让那些家庭困难的病患得到救治,而另一部分人则不这么认为,他们认为生命是无价的,如果因为降费而降低一些医疗的必要开支,倒是治疗效果下降,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。

  沈鹤也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,这些天,不断有记者上门采访,就是针对光华医院率先降费的问题。

  沈鹤实在是懒得解释太多,只留下了一句话。

  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”

  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,又是引起一番轩然大bo,有人觉得他故作高深,有人觉得他是医学改革的先行者,值得称赞。

  沈鹤同时还引入了栖凤堂的会诊模式,经过不懈的努力,现在中医分部的中医师已经达到了七八十人,这样可以保证每天至少有30位左右的中医坐诊。

  为了一改中医看病不准的弊端,沈鹤在一个科室里面,安排两名中医师,同时为一名患者看病。

  这就是他提出来的会诊模式,如果这两个人还拿不准,可以请旁边诊室的中医一起会诊,一定要把问题弄清楚,绝对不能蒙混过关。

  而且,他还把每周五,设为光华医院的中医讲堂日,在这一天,所有的中医除去必要的坐诊,必须到医院来分享这一周的病历,从中挑出值得大家学习的疑难杂症,然后,大家讨论,共同制定治疗方案。

  吴卓艺原本以为这种模式会遭人诟病,尤其是大家都非常忙,每周还要抽出一天专门来研讨,这未免有些太浪费时间。

  可是没想到,真正实行起来,却引起众人的支持,甚至不少西医都偷偷momo过来旁听。

  其实,作为医生,就是应该不断的学习,不管你年纪多大,名气有多大,终究在这个世界上,会有你接触不到的病例。

  只是,之前中医的模式,大多以医馆的形式存在,大家敝帚自珍,不愿意将自己的拿手绝活,拿出来分享,沈鹤便开了一个好头,将自己毕生所学,毫不吝啬的拿出来,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,他的医术很快赢得大家的信任。